武汉10月11日电(马芙蓉 王以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11日披露称,该园研究员张全发带领的团队历经10年研究,揭示出全球森林氮、磷、钾、钙、镁的分配规律。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全球主要森林类型各林龄阶段单位面积的养分积累量及树叶、树干、树根等器官中养分的分配比例;提出了“养分根冠比”这一生态参数并量化了主要气候区不同年龄森林的养分根冠比;发现了全球森林地上、地下养分分配的异速生长尺度律;探讨了影响森林养分分配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这项研究表明,每公顷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北方森林的树木中,平均氮储量分别为577.0、530.4、513.2、336.7千克。就全球森林而言,平均25%的氮素被分配到树叶、53%的氮素被分配到树干和树枝。这意味着伐木时如果收获并带走林木的地上部分生物量,那么将导致78%的氮素损失;如果将树叶留在原地,则只损失53%的氮素。
研究人员表示,可见量化主要森林类型中氮、磷、钾、钙、镁这些重要养分的积累量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对于森林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更新或连栽的林地,经营者需知道至少要补充多少养分才能弥补因林木收获而导致的养分损失。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尺度上,生长在较冷区域的森林倾向于分配更多养分到根系。针叶树为主的裸子植物森林分配更多的养分到树叶,但它们分配到树干和树枝的养分比例,明显低于阔叶树为主的被子植物森林。
“这种分配大量养分到光合作用器官的方式,可能是针叶树种耐受贫瘠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人员表示,对于这些生态现象,正在安排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完)